扶貧微故事 | 加工紅薯粉條 拓寬致富之路
日前,驛城區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的工作人員來到了沙河店鎮山灣村。剛走進村里,就看到一群村民正圍在一口冒著熱氣的大鍋前緊張地忙碌著。走近仔細一看,原來是脫貧戶候改明正帶領家人制作手工粉條。
山灣村素有制作粉條的傳統,因為村里土地適合種紅薯,所以家家戶戶都種植紅薯。過去村民們種植紅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如今生活好了,吃的東西多了,村民便把紅薯拿來做成紅薯粉和粉條,既利于儲存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還能獲得額外的收入,真的是一舉多得。
只見一團團白色的淀粉被老候塞進一個特殊的裝置里,轉眼間就成為一縷縷白色的絲線,而后緩緩滑入早已燒開的滾水之中,頃刻間變成粗細均勻、頗具韌性的淺褐色的粉條。緊接著,老侯把這些冒著熱氣、帶著黏性的粉條挑入到旁邊一口冷水缸中,在他嫻熟均勻的舞動下,粉條在水中劃過幾道漂亮的弧線后被穿進木桿。早已守候在旁邊妻子接過掛上粉條的木桿,轉身放入冷水槽中不停搖擺、揉搓,徹底滌去黏性,那一條條泛著青光的淺褐色粉條均勻地分布在木桿之上,被懸掛在一旁。經過冬夜的冷凍,再經過陽光下晾曬脫水,手工粉條才算制作完成??粗虾蛐性屏魉愕膭幼?,仿佛是在欣賞一場精彩的演出,讓人流連忘返。
候改明是沙河店鎮山灣村脫貧戶,早年因為妻子身患疾病被村里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幫助老候一家擺脫困境,村里為他申請了公益性崗位,每個月能收入500元。后來,村里開始發展扶貧產業,老候又到合作社里打工,每個月又可以掙一千多塊。老候還撿起了自己制作手工粉條的手藝,帶領家人每年可以制作幾百斤的粉條,又額外增加了一筆收入。如今,老候一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充滿希望。
連日來,驛城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監督力度,“出狠招”“猛藥”,立足“監督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職能定位,充分利用好產業扶貧政策,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的單位和個人,一律嚴肅追責問責,對典型問題及時通報曝光,為鄉村振興注入清廉力量?!眳^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驛城區紀委監委)